【民族團結】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線——西關共繪民族團結生動實踐
今年以來,西關街道黨工委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創(chuàng)新方式,深刻理解把握“有形、有感、有效”的豐富內涵和實踐要求,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條主線全面深入具體地貫徹到各項工作中,推動形成“左鄰右社”工作新格局。
在“有形”的載體中,凝聚互嵌式精神動力。始終堅持把民族團結進步創(chuàng)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教育與街道中心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督查,緊扣“五個牢牢把握”,以黨建引領“六帶”工作法,即:黨工委帶社區(qū)黨委、社區(qū)黨委帶支部、支部帶黨員、黨員帶群眾、網格長帶網格、典型帶近鄰,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貫穿于各類主題宣傳、典型宣傳和輿論引導之中。依托“三會一課”、紅色教育、“理響西關”第二課堂等“有形”載體,通過“流動黨課”“指尖微課堂”“觀影微課堂”“行走的黨課”等互動講堂,著力講好身邊的民族團結故事,引導黨員群眾進一步凝聚思想共識,共同維護和諧的幸福家園;以“敲門+宣講”的形式,結合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開展“近鄰黨建出實招 聯(lián)出黨建‘朋友圈’”等愛國主義教育、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民族工作政策宣講等19次,使街道民族和睦、宗教和順、社會和諧的輿論氛圍更加濃厚。
在“有感”的潛移默化中,打造互嵌式“石榴籽家園”。按照一社區(qū)一特色工作思路,將石榴籽家園、石榴籽黨支部、石榴籽便民服務站與民族文化長廊相互映襯,讓民族團結宣傳抬頭可見、駐足可觀。以“六鄰工作法”推動“左鄰右舍”工作格局,即:鄰理共學、鄰情共融、鄰里共治、鄰事共商、鄰安共筑、鄰老共育,開展學雷鋒、憶先烈、講楷模、唱團結等群眾性文化活動,舉辦“紅色輕騎兵”進社區(qū)特色活動、“民族團結宣傳月”系列活動及“敲門問需 解民之憂”“愛滿中秋憶明月· 和美西關籽籽紅”交流展示活動,讓各族群眾在“有感”的潛移默化間共同參與民族團結創(chuàng)建工作;同時,針對“一老一小”困難群體開展“一對一、多對一”結對幫扶,截至目前,走訪慰問150余人次,開展關愛幫扶、幫辦代辦、公益托管班等暖心服務61人次,不斷推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融入社區(qū)環(huán)境,互嵌式石榴籽家園在3萬余各族群眾的共同努力中逐步形成。
在“有效”的耳濡目染中,擦亮互嵌式治理底色。堅持把“各族群眾互嵌式發(fā)展”作為街道民族團結創(chuàng)建工作的有力抓手,把基層治理作為促進交往交流交融的有效手段,圍繞“一盯到底”,落實三級包保服務機制,以“12345+網格”精準快速回應群眾訴求,為“紅色網格+民族團結”注入強大動力;聯(lián)合33家“左鄰右社”共建單位,通過服務聯(lián)做、活動聯(lián)辦,融合網格治理“一張網”,推動治理重心從“社區(qū)治理”向“小區(qū)治理”轉變。如,南氣象巷社區(qū)黨委創(chuàng)新實施“兩委+網格員”進小區(qū)駐點工作法,以便民服務、協(xié)商議事等形式提升網格治理成效;賈小社區(qū)黨委依托“近鄰議事廳”,建立微聯(lián)盟、傾聽微聲音、搭建微平臺、參與微自治、做好微服務,推動“居商聯(lián)盟”融入網格治理;北氣象巷社區(qū)黨委通過建立“石榴籽志愿服務隊”“石榴籽小講堂”,開展在職黨員進社區(qū)“雙報到”“三崗18員”等志愿服務14場次,舉辦法治宣傳、健康講座20次,化解矛盾糾紛30余件,解決群眾微心愿136件,為民辦實事59件,受益群眾達1000余人,通過黨建引領、黨員帶頭、群眾參與的基層社會治理格局,社區(qū)成為各民族互嵌式和美家園,進一步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實現(xiàn)各族群眾共居共學、共建共享、共事共樂。
(青海省西寧市城西區(qū)西關大街街道辦事處供稿)
責任編輯:龔逍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