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國行丨丹陽九里:講好季子故事,古村蝶變景區(qū)
“嗚呼有吳延陵君子之墓。”公元前485年,春秋時期著名賢人,杰出的政治家、外交家、文藝評論家季子去世,對季子非常敬重的孔子得知消息后,仰天長嘆,并為他題寫十字碑文。如今,立于江蘇省丹陽市延陵鎮(zhèn)九里村延陵季子廟內的“延陵季子碑”,據(jù)稱是孔子唯一留存的手跡。
畫作《季札掛劍》
季子名季札,吳王壽夢第四子,曾受封于延陵一帶,人稱“延陵季子”。他被后人尊稱為“南方第一圣人”,與孔夫子齊名,并稱“南季北孔”。季子“三讓王位”和“徐墓掛劍”的故事千古流傳。
九里村俯瞰
九里村位于丹陽市西南角、香草河畔,村落起源于春秋時期季子后人守墓繁衍,因距古延陵縣九華里而得名,距今已有2500多年歷史。秦漢時期,村莊初具規(guī)模。唐宋直至明清時期,九里為周邊重要的商貿中心。
時光流轉,滄海桑田??谷諔?zhàn)爭時期,季子廟千年古跡毀于戰(zhàn)火。加之水運蕭條,市場外移,小鎮(zhèn)日漸蕭條。
復建的季子廟
1999年起,借助弘揚季子文化和特色田園鄉(xiāng)村建設,九里村深挖厚重歷史文化,修繕恢復季子廟、崇福寺等一大批歷史建筑,因地制宜實施田園景觀改造。
經過多年重建、修整,古村落的原始風貌得到恢復,九里風景區(qū)初具規(guī)模,古村重新煥發(fā)生機,先后獲得江蘇省歷史文化名村、中國傳統(tǒng)村落、全國農業(yè)旅游示范點等榮譽。九里村現(xiàn)有“延陵季子碑”等5處省市級文物古跡和九里季子廟會、馬燈陣舞等非物質文化遺產。
季子銅像
沿著季子南路進入景區(qū),街道兩旁青磚黛瓦,古色古香。位于丁字街口、被稱為“江南第一大廟廷”的季子廟飛檐斗拱,彩檐朱柱,氣勢不凡。坐落于東南側草坪上的季子銅像,季子目光如炬,雙手執(zhí)劍作掛樹狀。銅像基座上刻著唐朝大詩人李白拜謁時所作“延陵有寶劍,價重千黃金”的詩句。銅像與鄰近的誠信鼎、“誠信贏天下”亭等,共同彰顯季札謙恭禮讓、誠信仁義的杰出人格魅力。
季子廟前的沸井
季子廟前的沸井,沸騰千載不休。六口古井各相距尺許,井水三清三濁,三口井井水清澈透明,另三口井水色發(fā)黃,用竹筒汲水品嘗,分別有雪碧味、啤酒味、蘇打味、硫磺味等不同口味,令人嘖嘖稱奇。
“蘇打味的可明目,雪碧味的可美膚,硫磺味的可治療腳氣。”九里村黨委副書記、副主任貢獻平介紹,史書上記載最多時有百余口沸井,現(xiàn)今池塘中還能看到多處沸泉泛出。沸井為何沸騰不息?中央電視臺曾以“沸井之謎”為題做過專題報道,專家推測,沸井的地理位置正處于大的斷裂帶上,井下可能存在豎直狀的地層結構,因此各井水體中的二氧化碳和鐵離子含量不同,從而導致了味道和顏色的差異。
保存完好的季河橋
坐落在季子廟前季河上的季河橋,也是九里村重要的歷史文化遺產之一。該橋始建于明代,為花崗巖單孔石拱橋,結構堅固,造型美觀,歷經數(shù)百年,橋身毫無損壞,橋堍石板上留有深深的車轍,拱角獅面雕塑為省內罕見,完整體現(xiàn)了明代江南石拱橋的工藝特色。
露營基地內滿樹繁花 綠草如茵
在復興古村古街的同時,九里村引入現(xiàn)代旅游元素,促進農文旅融合發(fā)展。走在村西的親水棧道上,水面碼頭造型各異的游船一字排開,露營基地內滿樹繁花綠草如茵,溝渠對岸的百余畝粉黛亂子草綠意盎然,田頭的“粉黛花海”打卡點標識盡顯浪漫……
“粉黛花海”打卡點(資料照片)
“粉黛亂子草將于10月開花,花期持續(xù)一個多月,屆時成片的花海如粉色海洋,浪漫醉人,吸引很多市民游客前來打卡。”貢獻平說,每年秋季盛開的粉黛和正月十五燈會,極大提升了景區(qū)的人氣,高峰時景區(qū)日客流量突破3萬人次。
九里村“粉黛花海”(資料照片)
中午時分,香草河橋頭的二婆家庭農莊內,幾桌游客正大快朵頤。“草雞湯、延陵鴨餃基本上是游客必點的美食。”農莊老板佘建平告訴記者,農莊當初在季子廟門口開業(yè)時只有8張餐桌,搬遷擴建后增加到30多張餐桌,旅游旺季仍一位難求。“隨著近幾年到九里的游客越來越多,村民農家樂的生意越來越好。”(仲濤 吳建祥 方良龍 王竹華)
責任編輯:費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