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照亮文物“回家”路
近日,國家文物局從美國成功追索38件流失文物藝術(shù)品,其中大部分為中國藏傳佛教文物,具有重要的歷史、藝術(shù)和科學價值。這批文物成功歸還祖國,彰顯了我國政府追索流失文物的堅定決心,成為國際合作打擊文物走私、促進文物追索返還的又一成功案例。
文物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基因和血脈,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華優(yōu)秀文明資源,是增強文化自信的重要載體。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物承載燦爛文明,傳承歷史文化,維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chǎn)。”中華文明源遠流長、浩瀚博大,不幸的是,隨著清末國力衰微,大量珍貴文物或被列強掠奪倒賣,或因商人走私而流散他鄉(xiāng),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目前世界各國公私單位收藏的中國文物總量超過1000萬件。中華文化遺產(chǎn)遭受重大浩劫,成為時代之痛、民族之殤。
凡我國寶,雖遠必追。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文物保護意識逐步增強,文物的發(fā)掘、保護、利用和治理步入正軌。特別是進入新時代,我國在出臺一系列措施防止文物藝術(shù)品非法流出的同時,進一步加大了對流散海外文物的追索力度。文物追索工作進入了全方位發(fā)展、多層次提高的嶄新階段。2022年國家文物局還設立了流失文物追索返還辦公室,文物追索返還工作制度化、體系化程度不斷提高。流失海外的中國文物是中華文化遺產(chǎn)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聚散離合牽動著全體中華兒女的心。無論時間多么漫長,無論距離多么遙遠,也改變不了我國追索海外文物的堅定意志和堅強決心。
流失文物追索是公認的世界性難題,往往是一個包含艱難追蹤過程、繁瑣追索程序和復雜司法協(xié)調(diào)的“三步走”的征程。在中國等國家的積極努力下,文物追索返還的國際合作正在不斷擴展深化,目前我國已與20多個國家簽訂促進雙邊(保護文物)合作的協(xié)議,有力地推動了文物的索還。如中美兩國自2009年首次簽署關(guān)于限制中國文物非法入境美國的政府間諒解備忘錄以來,雙方已促成15批次504件/套中國文物藝術(shù)品回歸中國。據(jù)統(tǒng)計,新中國成立以來,通過執(zhí)法合作、司法訴訟、協(xié)商捐贈、搶救征集等方式,我國已成功促成超過300批次、15萬件流失海外的文物回家。黨的十八大以來,就有1800多件(套)流失文物藝術(shù)品回歸祖國。
“民族弱則文物失,國運強則文化興。”從流失海外到重回祖國,“文化自信”照亮著中國文物的回家之路,文物回歸也同樣見證著中華民族由弱到強、從衰到盛的歷史腳步。一件件、一批批文物的回歸不僅僅是文化層面的勝利,更是國家綜合實力增強、國際地位提升的表現(xiàn),相信隨著我國追索工作的深入推進,將有更多的中國文物回到祖國懷抱。(鐘欣)
責任編輯:葛鈺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