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窮”緣于讀書少
近日,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lián)合問卷網(wǎng)發(fā)布的一項有1333名青年參與的調查顯示,53.3%的受訪青年感覺近幾年自己的語言文字表達能力下降。過半受訪青年認為閱讀量少和依賴網(wǎng)絡語言及表情包是“詞窮”的主要原因。
筆者堅定地認為:“詞窮”緣于讀書少。果然,調查顯示,應對“詞窮”,58.4%的受訪青年認為要加強閱讀,提高個人的文化水平,57.5%的受訪青年建議注重獨立思考和邏輯思維能力訓練,55.7%的受訪青年認為要打破碎片化、快餐化獲取信息的習慣。
曾經,有十本名著被網(wǎng)友稱為“死活讀不下去的書”,排在第一位的便是《紅樓夢》。這個現(xiàn)象與現(xiàn)代人的“詞窮”有沒有關系,值得深思。語言是人類的精神家園。它不僅是一個民族文化基因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一個民族文化凝聚力的基礎。“欲說卻詞窮”的文字失語問題會對傳統(tǒng)文化產生沖擊,導致個體思維方式的簡單化和粗糙化,也會對集體性的民族文化產生負面影響,而且網(wǎng)絡語言符號圈層化帶來的代際文化區(qū)隔,會在一定程度上削弱集體性文化的凝聚力。
其實,說話就如同寫作,只有腦子中儲存有大量的知識,你才能在說起來能運用發(fā)揮。除了天生口吃和語言組織能力有問題等因素外,不會說話主要還是因為肚內無貨,也就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書是知識的源泉,同時也是攀登理想高峰的階梯。解決“欲說卻詞窮”的問題,需要做多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多看書,歷史的文化的哲學的,讓自己充實起來,才會有說不盡的內容。同時,平時會讀一些與工作相關的書籍,積累專業(yè)知識,這樣表達時會更專業(yè),更有底氣。
“嘴上話少”緣于“腹中書少”。古人說腹有詩書氣自華,同樣的道理,一個人有一定的知識積累,博古通今,他與人說話時就能做到旁征博引,得心應手,語言的知識含量也很豐富。相反,如果腹內空空,反復說也就是那些熟詞兒,聽者就會感覺無味。所以,與人面對面交流時,一方面要傾聽對方的話語,感受對方的情緒,另一方面,還要調動自己的經歷和知識,組織好語言,回應對方。口才好的人,絕不是那些說話多的人,而是言之有序、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情的人。
多讀一點有內涵的書,主要是經典文本,多記一點歷史知識,這對一個人的成長是有好處的。為此,學校及家庭要提高對青少年人文經典誦讀的重視程度,加強對年輕一代語言表達和思維的訓練,讓年輕一代真正做到張口能說,提筆能寫。(金勝)
責任編輯:王雪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