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好“小菜場”立起“大文明”!南京這個街道破題城市治理老大難
提起菜籃,走過吳侯街,南京市民王志紅來到離家不遠的五礦金嵐德菜場。整潔的背街小巷里,道路通暢,共享單車有序停放,街面清爽自然。菜場內,不時有忙著清掃的保潔員、戴著紅袖章的志愿者,微笑著走來。
從家到農貿市場,王志紅目光所及之處是一幅文明有序的圖景。作為一座城市最具生活氣息的農貿市場,它如同一扇窗口,讓人窺看到這座城市的勃勃生機。
位于南京市建鄴區(qū)雙閘街道太清路的五礦金嵐德菜場,于2018年10月投入使用,經營面積1000平方米,共有20多個攤位,輻射周邊15個小區(qū)8000多戶居民。此前,金嵐德菜場周邊非機動車無序亂停、機動車占道違停、電動車飛線充電、商戶不規(guī)范經營,無一不讓居民買菜的難度增加,也一直是居民投訴的焦點。
“改造后的市場無論是外觀和經營秩序,都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家住五礦崇文金城的王志紅喜悅之情溢于言表。這些變化源自文明城市建設中一項項民生實事項目的強力推進。
今年來,雙閘街道做“細活”,練“硬功”,著力補齊農貿市場等公共設施短板,投入專項資金,成立專班,啟動農貿市場改造升級和規(guī)范達標工作,為居民和商戶營造放心舒心安全的消費環(huán)境。
“以前菜場是開放式的,什么車子都可以停進來,秩序很亂,周邊道路經常擁堵。”雙閘街道有關負責人介紹,經過綜合整治,菜場進出口安裝道閘,里面劃定了31個停車位,外圍設兩個非機動車停車區(qū)域,聯合物業(yè)、城管和志愿者引導市民正確停放車輛,并鼓勵各市場創(chuàng)新管理模式,形成規(guī)范化內部管理,推動農貿市場長效管理和業(yè)態(tài)創(chuàng)新。
9月2日,記者走進該農貿市場看到,買菜的居民絡繹不絕。琳瑯滿目的農產品明艷嬌嫩,特別誘人。市場內明亮整潔,蔬菜區(qū)、鮮肉區(qū)、水產區(qū)等各個經營區(qū)一目了然。張貼的“市場經營區(qū)域分布圖”“誠信計量承諾書”“農產品農藥殘留快速檢測結果”,讓居民及時了解到市場情況。
其實,對農貿市場及周邊環(huán)境進行綜合整治,街道有自己的“方法論”。除整合應急、市場監(jiān)管等力量,發(fā)動物業(yè)、商戶、居民,邀請近400名社區(qū)“啄木鳥”志愿網絡員,對認領的網絡區(qū)域不間斷巡查,為城市治理工作“挑刺”外。
據悉,今年7月,雙閘街道在全區(qū)率先拉了街道社區(qū)改革的序幕,將社會治理網格與黨建、城管、警務、應急等進行疊加融合,整合為“全要素”網格,實行“社會治理一網格·指揮調度一中心”。同時,轄區(qū)17平方公里內居民小區(qū)劃分為33個綜合網格,商圈市場、商務樓宇、學校、公園等劃分為26個專屬網格,發(fā)揮“大數據+網格化+鐵腳板”模式,徹底解決城市治理中“看得見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見”問題。
責任編輯:方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