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綠色扶貧 拓寬脫貧路徑
近年來,江蘇省鹽城市阜寧縣阜城街道圍繞“立下愚公移山志,打勝脫貧攻堅戰(zhàn)”和“我們手攙手,小康路上一起走”的目標,在廣泛征求意見和充分尊重建檔立卡戶意愿的基礎上,利用十里風光帶朝陽路沿路、沿河建設11公里長的林果經濟帶,打造綠色扶貧基地。出臺了《綠色扶貧工作方案》,與村及建檔立卡戶三方簽訂《綠色扶貧協(xié)議》,通過定向派送果樹,精心培植脫貧致富的“搖錢樹”,拓寬了幫扶路徑,增加了集體積累。
因地制宜,搭建幫扶平臺
阜城街道利用十里風光帶朝陽路、朝陽河沿線建立了果林栽植基地。該基地涉及東片區(qū)城東、新港、方黃、杜莊4個連片農業(yè)村,共有建檔立卡低收入農戶451戶。該基地占地(堆堤)面積260畝,由街道作為投資主體,共投入資金500余萬元,統(tǒng)一栽植20000多株優(yōu)質果樹。樹種選擇了“適地適樹、規(guī)格較大、見效要快”的原則進行科學選擇。主要包括梨樹、桃樹、蘋果樹、柿子樹四個果樹品種。按照“三統(tǒng)一、一保底”,即:統(tǒng)一栽植、統(tǒng)一管護、統(tǒng)一銷售,收益保底的幫扶模式,每戶10株,每年每株收益不少于200元。通過綠色扶貧,451戶建檔立卡戶每年穩(wěn)定增收2000元以上,街道脫貧最薄弱的區(qū)域—東片區(qū)4個純農業(yè)村建檔立卡戶脫貧拓寬了渠道,搭建了致富平臺。
精準施策,細化對接到戶
實行“三權”分離。即扶貧果樹所有權歸街道,生產管護權歸所在村,建檔立卡戶享有收益權。按照每戶10株的標準,統(tǒng)一掛牌,定量定位分樹到戶。同時,街道、村委會與建檔立卡戶農戶簽訂一式三方綠色扶貧協(xié)議,明確街道、村委會、建檔立卡戶三方在幫扶過程中各自的權利和義務。細化“三統(tǒng)一”要求。基地所涉及村結合本地實際制定綠色扶貧實施細則,包括農戶的名冊、果樹的品種,集中栽植的地塊、畝數、品種、規(guī)格、數量、標牌,統(tǒng)一栽植、統(tǒng)一管護、統(tǒng)一銷售的責任制落實等,形成“一圖、一表、一協(xié)議”,包干到村。對無勞力戶、外出務工戶和病殘戶,采取委托親友、結對幫扶黨員干部或村組干部代為管理,責任到人。落實土地流轉租金,用于綠色扶貧基地建設的土地流轉租金由街道負擔。同時,街道按照每株果樹每年15元的標準補助到村,用作生產管護費用。明確“一保底”標準。從2018年開始,每株果樹保底受益200元,每年測算一次,果樹當年產出收益的差額部分由街道綠色扶貧專項資金補足。其中,低收入農戶對所分配的果樹(所產果品)可以自己消費以改善生活質量。低收入農戶脫貧后,繼續(xù)享有所分得果樹的收益權3年。隨著果樹長大,收益增多,收益不再保底,但無勞力戶繼續(xù)享有收益權。
常態(tài)推進,提高幸福指數
街道通過建立綠色扶貧基地,開展綠色扶貧,堅持常態(tài)推進,使純農業(yè)村建檔立卡戶增加一條持續(xù)穩(wěn)定的增收路徑?;厮诘氐睦梅謽涞綉羰O碌墓麡鋲汛蠹w經濟,隨著果樹逐年長大,收入將逐年增高。建檔立卡貧困戶通過到扶貧基地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勞動,獲得感、自豪感明顯增強,既扶貧又扶志,從而提振了建檔立卡戶脫貧奔小康信心和決心。新港村村民聞兵因為老伴身患重病,導致家庭貧困,日子過的很緊張,村里得知這一情況后,就將村里十里風光帶沿堆的八畝果樹和十畝水面讓他維護保養(yǎng),不收任何費用,幫助他脫貧致富。他說“近二三年來,他的果樹每年收入在2000-3000元,利用10畝水塘用來養(yǎng)魚,每年收入2000-3000元,這兩項每年收入達6千多元。”隨著以后逐步加大管理,果林和魚塘的效益會越來越高,聞兵對未來充滿信心。
責任編輯:吳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