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 新作為 新篇章】揚州“夫妻檔”老師 帶著女兒支教陜北
李立峰和他的妻子徐婷,在陜西省榆林市吳堡縣教育圈里是一對出了名的“夫妻檔”。他們放棄安逸的生活,不遠千里從儀征前往吳堡支教,為那里的孩子教育注入了一份來自揚州的新活力。
2020年1月,李立峰夫婦的支教任務到期。昨天上午,李立峰忙著打包行李、快遞包裹,再看一眼黃土高坡,心中滿是不舍。一年半的支教生活,他已經(jīng)愛上了這片土地,并用行動書寫著奉獻、堅守、付出……
首批援陜教師選拔
新黨員積極報名去支教
選擇去支教,李立峰說,沒那么多想法,就是一個黨員的初心。2018年初,李立峰光榮地成為一名共產(chǎn)黨員,有一份熱發(fā)一份光,作為新黨員,他總想做些什么。
2018年10月,當首批援陜教師選拔通知下發(fā)到陳集中學時,李立峰毫不猶豫地報了名,在他看來,一個合格黨員就要能奉獻、有擔當,他的選擇也得到了同樣是老師的妻子徐婷的大力支持,這讓李立峰的支教路走得更加堅定不移。
去之前,李立峰曾有過“幻想”,當一趟西北漢子,唱一曲黃土高坡,豪放一回。理想很豐滿,現(xiàn)實很骨感,儀征和吳堡兩地遠隔萬水千山,教育環(huán)境差距也很大,光是每天上下學的路,就讓他有些“力不從心”。
吳堡位于黃土高原,李立峰每天從宿舍走到校區(qū),近在眼前的教學樓,他要走上十來分鐘,“海拔高,坡度高,走路就像在爬樓,每天從宿舍到教室相當于爬10層樓,剛開始非常吃力。”李立峰把每天“爬樓”當成是一種鍛煉,漸漸地,陪伴他多年的啤酒肚悄無聲息地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頭頂多出的白發(fā)和額頭上那兩道深深的皺紋。
自創(chuàng)低起點教學模式
老鄉(xiāng)送棗感謝“親人老師”
初到吳堡時,由于生活在環(huán)境相對封閉的貧困山區(qū),孩子們學習自信心明顯不足,課堂上缺乏主觀能動性。從教多年,李立峰也感到了“棘手”,要改變這一局面,必須要走進孩子們的世界。
上完課,李立峰與孩子們一起聊天,一起玩耍,甚至一起放學回家;晚上,他改教案、批作業(yè)、寫論文……漸漸地,李立峰成了孩子們眼中的好朋友,融入孩子們的生活,與孩子們打成一片,李立峰的教學逐漸得心應手起來,他通過一系列實踐,不斷總結經(jīng)驗,設計出“低起點、小循環(huán)、多反饋”的教學模式,讓各個層次的學生都能有所發(fā)展,有所進步。
大紅棗兒甜又香,送給親人嘗一嘗。李立峰的所有付出,老鄉(xiāng)們看在眼里,每次去家訪,老鄉(xiāng)們都會捧出一大把紅燦燦的棗兒說聲:“老師,辛苦了,來吃個棗兒。”李立峰深知,這不僅僅是一顆顆棗兒,更是吳堡人民對教育對支教老師的厚望。
妻子隨丈夫一起支教
一家人擠在近20平方米宿舍
第一年支教期滿后,在當?shù)貙W生、家長、縣教育局、縣政府等的多次挽留下,李立峰表態(tài)“再干一期”。當他充滿忐忑地給愛人徐婷打電話時,妻子徐婷卻給了他一份驚喜——她也要來支教,一起踐行教育者的初心。
很快,儀征市教育局選派第二批援陜教師團隊赴陜西省吳堡縣開展支教活動。這一次,徐婷牢牢抓住了機會,追隨丈夫的腳步,帶著正要上小學五年級的女兒來到了吳堡,圓自己夢想的同時,也給了孩子一個“父母不缺位”的交代。
從此,一家三口放棄老家的安逸生活,“蝸居”在一個不足20平方米的宿舍里,高低床、小課桌、鐵皮柜……條件簡陋,生活清苦,“吃飯都是捧著碗蹲在地上,一家人在一起最重要,其他都可以忽略。”李立峰說。
既是老師又是媽媽
當?shù)孛襟w多次報道“徐媽媽”
在吳堡支教的日子里,徐婷被當?shù)氐暮⒆咏凶?ldquo;徐媽媽”,不僅教他們知識,還給了他們媽媽般的呵護。
“我曾經(jīng)拉過一個小男孩的手,八九歲的孩子手上溝壑縱橫,還有些細小的傷口。”回想起那一幕,徐婷心頭一酸,淚水盈滿眼眶。小男孩母親離家出走,父親在外地打零工,孩子每天一個人洗衣、燒飯、睡覺,為了節(jié)約電費,連燈都舍不得開,晚上作業(yè)寫不完就天亮再寫。聽完孩子的敘述,徐婷久久不能平復,也就是那一刻意識到,在吳堡的工作,不僅需要很強的責任心,而且需要更深的情懷。
從那以后,她不僅是老師,更是孩子們的“徐媽媽”。在徐婷的關心鼓舞下,小男孩吃上了心心念念的肉,身體逐漸結實起來,人也變得開朗和自信,學習積極了許多,成績?nèi)諠u好轉。徐婷的付出,老鄉(xiāng)們看在眼里,不僅家長慕名來咨詢,當?shù)氐拿襟w也爭相報道,她也成了縣上的“網(wǎng)紅”。
他們把女兒帶到吳堡
不想讓孩子成留守兒童
把愛都給了別人家的孩子,把自家娃帶去吳堡,很多人對李立峰、徐婷夫婦不能理解,自己愛折騰,還把孩子搭進去了。
“我們也不能只顧自己的理想,讓孩子成了‘留守兒童’。”面對質(zhì)疑,李立峰開玩笑說。在他看來,對于生活在城市的孩子來說,吳堡的生活本來就是一種學習。
女兒來了吳堡后,變得懂事多了,過去車接車送的上學路,如今都是她獨自上學的背影,“我們忙著上課,她一個人坐公交車上下學。”李立峰也曾感到內(nèi)疚,最忙的時候,女兒高燒都顧不上,孩子一個人躺在宿舍休息,“這或許也是一種成長!”
臨別準備一份“厚禮”
1.4萬揚州愛心捐給吳堡
2020年新年第一天,李立峰和愛人忙著收拾行李,臨別之際,學生們給他送了不少禮物,他們都婉拒了,只收下了孩子們寫的一封封感謝信和兩把孩子們親手制作的刷子。
班主任在朋友圈寫了這樣一段話:“一聲老師好,一生老師好!李老師還沒有道別,學生就已經(jīng)哭得稀里嘩啦。學生的留戀和不舍,來自于您對學生的諄諄教誨、深切關愛和無私奉獻……我真替班里的學生慶幸,他們遇到了一位好老師,值得他們一輩子銘記的英語老師。”
“刷子是陜北特色,當?shù)厝擞脕硭⒖坏?,留個紀念。”徐婷告訴記者,雖然要離開了,但他們會一直關注這里的孩子,“我想看他們金榜題名走出大山,我也想看他們回到大山建設家鄉(xiāng)。”
臨行前,徐婷還給小朋友準備了一份“厚禮”,在她的倡議下,儀征市儀化三小開展“愛心傳遞,情暖冬日”捐款捐物活動,為吳堡縣第一完全小學籌集善款1.4萬元,衣物近300件。
就要離開了,李立峰滿是不舍。他告訴記者,儀征是根,吳堡是魂,一年半的時間,他已經(jīng)成了半個陜北人,喜歡上了吃面,吃飯時也會來上一瓣蒜,“我要再去看一眼黃土地,在黃土高坡上再喊一嗓子,再激起一朵浪花。” (通訊員 于長青 記者 田文薈)
責任編輯:吳麗娜